月经带下——女士系列(四)

正常月经

周期:上次月经的第一天(包含)与本次月经的第一天(不包含)之间的天数,平均28日,通常在28~30日之间,在25~33日之间属正常;

经期:行经天数,3~6日;

经色:经血颜色,正红;

经质:经血质地,不稀不稠且无血块;

其他:无小腹痛、腰酸、腰胀、小腹胀、乳房胀等;

月经不调

周期:

  • 先期:月经周期少于24日(包含);或血热,或脾气虚;
  • 后期:月经周期多于34日(包含);或血虚,或寒凝;
  • 前后不定:前后两次月经周期日数差错超过8日(包含),又称“月经衍期”;或肝郁气机逆乱,或脾肾虚损冲任失调;
  • 经闭:女子发育成熟后及绝经前,月经应来不来,闭止在90日以上;或血瘀;或肝气郁结;或虚劳等;

经期:

  • 短:月经持续时间少于2日(包含);或血虚,或血瘀,或肾虚等;
  • 长:月经持续时间多于7日(包含);或脾气虚,或血瘀等;

经量:

  • 多:月经血量超过正常,或经行时间延长且量亦增多;或脾气虚,或血热,或血瘀,或劳伤;
  • 少:月经血量少于正常,或经行时间过短且量亦过少;或血虚,或血寒,或血瘀,或肾虚,或痰湿;
  • 多少不定:每次月经期的血量多少差别大;或肝郁脾虚,或脾肾虚损;

经色:

  • 淡红:经血色淡红;多气虚或血虚;
  • 鲜红:经血色鲜红;多为虚热、阴虚有热;
  • 深红:经血色深红;多为血热;
  • 紫红:经血色紫红;或血热,或气郁;
  • 紫暗/乌黑:经血色紫暗或乌黑;或血瘀,或寒凝;
  • 黑暗/咖啡:经血色黑暗或咖啡色;或血瘀,或寒凝;
  • 红夹黄:经血色红且夹杂黄色;多为湿热;

经质:

  • 稀薄:经血质稀薄,甚至如水样;多为气虚或血虚;
  • 粘稠:经血质浓稠,丝丝黏腻;多为血热;
  • 血块:月经期有血块;或血瘀,或气郁血瘀;

气味:

  • 腥:经血带腥臭气;多为寒证;
  • 臭:经血带臭秽气;多为热证;

崩漏:

  • 经崩:月经忽然大下不止;或热证、血热,或冲任损伤,或中气下陷,或脾虚;
  • 经漏:长期淋漓不断;或热证、血热,或冲任损伤;或中气下陷;或脾虚;

痛经:

  • 经前小腹胀痛拒按、兼腰胀、行经后痛减,或行经小腹胀痛拒按;多因气滞血瘀;
  • 经前或行经小腹冷痛,小腹喜暖(得热痛减)喜按;多为寒凝经脉,胞络收引,拘急;
  • 经前小腹痛而拒按,有灼热感,或伴腰骶痛;或平时小腹时痛,经来疼痛加剧;多为湿热下注;
  • 经后或行经小腹隐痛,或小腹及阴部空坠,喜揉按,或兼腰部酸痛;或气血两虚,或肾虚而胞络失养;
  • 经前、行经乳房胀痛;多因气郁、气滞;
正常带下

少量白色、清稀、无臭味分泌物。

带下病

白带:带下色白,量多,绵绵如带,质清稀,无臭味。

  • 或脾虚不运;
  • 或寒湿下注;
  • 或肝郁,兼见白带时多时少;

黄带:带下色黄,量多,质黏稠,味臭秽或腥臭,甚至如脓样色深如茶汁。

  • 或湿郁化热;
  • 或湿热下注;
  • 或因脾虚湿盛,郁久化热;
  • 或因恣食膏梁厚味,酿生湿热;
  • 或因情志不畅,肝郁化火,横克脾土而致肝热脾湿;

赤带:带下色红,质黏稠,有臭味。

  • 或因情志不舒,肝郁化热;或郁怒伤肝;或忧思伤脾;因肝经郁火内炽,下克脾土,脾失健运,湿热之气与血俱下而成;
  • 或损伤胞络;

青带:带下色青,甚则绿如豆汁,稠粘不断,其气腥臭。

  • 或经产之后胞脉空虚,秽浊之邪乘虚侵袭;
  • 或肝经湿热之邪下注,伤及任脉;

黑带:带下色黑,甚者如黑豆汁样液体,粘稠或清稀、或有腥臭味;或在赤白带中杂有黑色的液体。

  • 热盛熏蒸,肾水亏虚,伤及任脉、带脉,兼见面黄消瘦,口渴喜凉饮;

赤白带:带下色赤白相杂、味臭者。

  • 肝郁化热,脾虚聚湿,湿热下注,损及冲任、带脉,以致白带夹胞络之血混杂而成赤白带下;

五色带:带下杂色,秽浊液体,或有恶臭气味,绵绵不断。

  • 湿热蕴结下焦,积瘀成毒,损伤冲任带脉,兼见阴部搔痒,小便短赤,口苦咽干等。